2011年4月5日 星期二

案中有案


土屋隆夫的作品,目前我讀過三部。
曾有段時光,很熱切地在圖書館搜尋所有在台灣有出版,得過江戶川亂步獎的作品,那時拜讀了《影子的告發》。對其中動機的探討、詭計的設計、情節的轉折,印象深刻。

閱讀《紅的組曲》那陣子,雖然對於東野圭吾作品中透露出那種「不可能有完美結局」揭露現實醜陃的設計,覺得煩悶,卻也沉迷於其結局兇手出人意表的情節設計,所以對於《紅的組曲》的結局有些失望,同時又認為所謂「紅」的組成相當不具關鍵性,覺得小說以此命名無意義,心底對這部作品評價不高。

這次閱讀《不安的初啼》,則又讓我重拾讚嘆,要對土屋渥夫瘋狂喝采。此案其實沒有太複雜的詭計,然而讓故事中的千草檢查官不能釋懷的,除了諸多疑點,就是兇手的動機。土屋隆夫的高明處,在於他利用倒敘法,先從看似不相干的情節著手,似乎敘述了許多雜亂無章的故事,至終將兇手的犯案動機逐步解開。若僅依循著一般常見的順序:先是發現屍體,再是警方報告,然後檢查官搜查疑點…,這本書不會如此引人入勝,讓人欲罷不能。

尤其特別之處,是在造成犯案的動機,與造成兇手作案的決定因素之一的兩件事,可說是「案中有案」,同時又都是極不易再查出真相的懸案。四十年前引發動機的死亡車禍如是,就算真能找出真相,當年硬是壓下案子之人恐怕早已不在人世,無法再追究責任,亦無法再令當年傷心欲絕的家屬平復;二十年前的真相,孰真孰假,證據亦難追查。

此外,此書讓我不能釋懷,讀完後會心情低落的,也有兩個案子。兩個讓人深惡痛覺,犯了罪又逍遙法外,甚至(種種跡象顯示,他們)極可能私底下還自鳴得意之人,雖然都不得善終,卻也令人髮指地逍遙了好一段時間,其所犯的罪行,足讓人給予「就讓他們這麼死了,也太便宜他們」的評價。

結果,那些作惡多端又囂張拔扈之人,在受害者的怨恨與憂傷中(怨恨是對他們,憂傷是對自己或受害的親友),毫不在乎地橫行一時。相對而言,滿懷傷心的怨恨欲求報復時,卻彷彿造化弄人般諸多阻撓,至終被報復之火反噬。故事到了終局,讓人不勝唏噓。

另一方面,比東野圭吾還要仁慈,放過觀眾心情一馬的,土屋隆夫還是讓一對與事件無關(至少兇殺案的動機或行動,對他們而言都不是足以痛徹心扉的故事)的小兒女有了幸福的可能,我們憂傷而沉重的心情,總算因著他們稍微獲得了救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