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1日 星期四

伊斯坦堡行--之二

地下宮殿...


伊斯坦堡於羅馬時代已經面臨缺水問題,拜占庭時代建造了地下貯水池。
(是說本來還在猜是不是回教徒敬拜前的沐浴淨身要跑到這兒來洗浴說)


伊斯坦堡最大的地下貯水池--Yerebatan Sarayi,建於西元6世紀,位於當時市中心奧古斯都廣場西側的斯特亞教堂的地底。
遠從黑海附近的貝爾格勒的森林引進水源,路途長達20公里。從拜占庭時代到鄂圖曼帝國時代,這裡都是聖索菲亞教堂、托普卡普皇宮的重要供水地。


從一進入地下宮殿,指引的牌子就一直在告訴我們MEDUSA在哪裡。
在貯水池最內側的兩根柱子底下,壓了分別為倒置和側放的兩個美杜莎的頭。
有一點好奇:美杜莎不是三姊妹嗎?怎麼這兒只見到兩個?

據說見到美杜莎就會變成石像,而如今美杜莎自己也成了石像,難道是因見著了鏡中的自己?

住宿旅店所在的舊城區中,可以走路的方式走到藍色清真寺、聖索菲亞教堂、托普卡普皇宮、考古博物館(很可惜,我們功課沒作好,偏偏挑了週一跑過去,考古博物館沒開)……等處,相較之下,卡利耶博物館所在之處就比較偏遠了。



這天,在經歷數次問路、轉車、步行之後,來到了卡利耶博物館。


卡利耶博物館原是建於西元5世紀的柯拉教堂,內有許多鑲嵌畫及濕壁畫。
15世紀時被改為卡利耶清真寺,所有鑲嵌畫都被塗上灰泥,1947年,美國的拜占庭研究單位調查、整修後,這些畫作才又重見天日。



見貓心喜

濕壁畫 賜福的耶穌
這張濕壁畫的主題叫作賜福的耶穌

其左上角就是約翰福音裡變水為酒的故事


約翰福音二章1到10節:「第三日,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娶親的筵席,耶穌的母親在那裡。耶穌和祂的門徒也被請去赴婚筵。酒用盡了,耶穌的母親對祂說,他們沒有酒了。耶穌對她說,婦人,我與你何干?我的時候還沒有到。祂母親對僕人說,祂告訴你們甚麼,你們就作甚麼。照猶太人潔淨的規矩,有六口石缸擺在那裡,每口可盛兩三桶水。耶穌對僕人說,把缸倒滿了水。他們就倒滿了,直到缸口。耶穌又說,現在舀出來,送給管筵席的。他們就送了去。管筵席的嘗了那水變的酒,並不知道是那裡來的,只有舀水的僕人知道。管筵席的便叫新郎來,對他說,人都是先擺上好酒,等客人喝足了,纔擺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
第三日表徵復活的日子。婚筵表徵人生的快樂和享受。酒是葡萄的生命汁,象徵生命。因此,酒用盡了,表徵人的生命到了盡頭。

六口石缸象徵受造的人,因為人是在第六日被造的。水在這裡象徵死亡。變水為酒,表徵變死亡為生命。

這張則是說主耶穌為患者治病



被天主教神化的瑪利亞,稱為聖母,說法是:跟神求,還不如跟比神更大的,叫作『神之母』求。
所以這張濕壁畫是在說聖母向主耶穌請願。
西元451年的基督教大公會議所訂的「迦克墩信經」中提到『按人性說,他與我們同體,在凡事上與我們一樣,只是沒有犯罪…按人性說,在晚近時日,為拯救我們,由神之母童女馬利亞所生。』

條文前面的部分是正確的,但是後面的部分卻把嚴重的錯謬帶進來,成為日後天主教變本加厲的異端。

天主教高舉馬利亞的地位,稱她是神之母(Theotokos),然後一步一步將她神格化,成為禱告敬拜的對象,成了罪人的中保。

信經的修訂,在某些方面基本上就是政治折衝、妥協的產物。

耶穌基督作為神,“萬物是藉著祂造的”,但作為人,祂自己是被造的。而祂作為人這受造之物,由童女懷孕且生產,雖然只與子的人位聯合,卻是被整個三一神所造。

博物館中庭正自在伸懶腰的貓

是有沒有這麼幸福?幾乎隨時都有飼料可吃

這次的自助,有點過分自由,行程都沒有很詳盡的規劃。倒也是很自在慵懶啦。會不會有機會再去,再去還看不看得到這次miss掉的重點就不知道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