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30日 星期六

從生活瑣事到「安堂ロイド」


上一次新增網誌居然是八月的事了(驚)
七月底,糊里糊塗就答應了現在的工作
當時一直以為九月底會有什麼好消息,
然後就是巨大的loading、大量的加班,
下班回家只想睡覺,一起床又要上班,
以及大量的焦慮。
最後期望的結果終究沒有得到。

原本因為太過焦慮,滿心只想離開,
漸漸,特殊事件忙完,莫名其妙又待了下來。

那調度萬有,又是自隱的神,將要做什麼樣的事呢?



今晚有閒到圖書館讀點書,
不曉得是不是天氣冷,加上跳舞的運動後痠痛,感覺肌肉哪裡被卡住,
很需要有那種神奇魔手,可以在輕撫過後,治癒所有不順的肌理。

當然是沒有那種東西。

所以讀書讀得很不專心。
後來索性隨便翻,翻到哪裡就讀哪。

看到諮商員其中一個準則--「注意自己的反移情」

『反移情』這詞,我在《村上春樹去見河合隼雄》有看過,大概有概念是什麼東西。
不過今天讀得又更清楚,說到「此現象是因為當我們涉入自己的議題時,發生了情緒化的反應、防衛性的反應,或無法在關係中活在當下等狀態。」

不曉得能不能解釋為「很入戲」。



從某個角度,最近在看日劇「AI人工智慧男友」(我覺得這劇名只是為了吸引人來看,所以硬要翻成愛情相關的片名。其實跟內容不太搭。特別解釋一下:日文名字是「安堂ロイド」),就覺得自己非常入戲。(也許我好一陣子以來根本對小說戲劇就很容易入戲?)

從第一集,木村拓哉飾演的天才科學家沫嶋黎士被殺,然後出現了長得一模一樣的機器人來保護他的未婚妻--柴崎幸所飾演的安堂麻陽……我就覺得,這部劇好悲傷好悲傷。

然後,好不容易漸漸,我們發現了這個執行「保護安堂麻陽」任務的機器人的可愛之處,今天的劇情,他卻失去了記憶。
(只有寫這樣,應該不算爆雷吧!……最近在練習如何不爆雷又寫出感想)
(改明兒再來說說我對失去記憶背後許多事件的感想)

今天的劇情結束,不由得又悲傷了起來。

無論如何,猜測著:這部戲大概像「名偵探柯南」那類的劇,主角最後一定會沒事的吧。
這麼一想,又可以樂觀地看下去了。

「AI人工智慧男友」在網路上的評價不是太好。
(而且在開播之前,我很喜歡的作家張維中 [是說這跟他是不是作家其實也沒關係,只是既然要提到他,好像魔咒一樣的要先寫個『作家』二字……也許下次要改寫『我的朋友維中』←硬是要等下次] 就已經表明對這齣戲一點興趣都沒有了。嗚嗚)

的確我承認,這部戲也許像網民們評論的,有許多所謂bug,而且就我向來看重邏輯的觀點,劇情某些立論根據根本莫名其妙。但,也許受這部戲中的悲傷所吸引?我其實願意對其中的那些所謂的bug採取比較寬容的態度。

另一方面,我覺得木村拓哉拍的許多片中,
木村拓哉的表情、動作特徵都有某種程度的相似。

但在「安堂ロイド」中,
無論是飾演頭腦頂尖,卻不擅與人溝通,
所以與人對話時總是面帶羞澀,眼神不曉得往哪裡擺的天才科學家;

還是認定自己沒有情感機能,只知道執行任務,
始終沒有笑容
(偶爾還是露出一點悲傷,或有時有憤怒的表情, 所以我不能說沒有表情)
的機器人,都不是以往的木村拓哉。

光是這樣的演技,就讓我覺得值得再看下去了。

還有我覺得那個管樂演奏的小調配樂好厲害。每一集看完,都很情願地讓那個配樂在腦海繼續迴繞。

不過我現在follow這部劇,不是因為木村拓哉,而是因為因為期待結局。

說起來,有些故事即使不合邏輯,雖然會批評其中不合理之處,好像我還是常常因期待結局而看到最後。
相對地,像「甄嬛傳」或「半澤直樹」這些充滿心機的故事,我雖然會因為好奇而想知道結局,卻總是害怕那些太過心機太過暴露人性黑暗的部分,而傾向逃避。(而且我其實無法理解為什麼這麼心機又黑暗的故事可以如此受歡迎)

說到底,雖然看重邏輯,我還是個多感型的人阿。(而且還是個喜好難與眾人相合的孤僻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