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9日 星期一

《路》


終於看完了吉田修一的《路》
吉田修一在「致台灣讀者」中寫著「若能透過這部作品,讓即使只多一個人對日本感到興趣,這就是身為作者的我最高興的事了。」

從開始閱讀這本書,就驚嘆於吉田修一對台灣的瞭解,和這份瞭解背後,對台灣的愛。
與其說讓更多人對日本感興趣,我覺得也許,藉著這本書,會有多一點日本人對台灣感興趣吧。

因為內容的背景是台灣,一不小心,會錯覺這本書是台灣作家寫的,但又常伴隨著從台灣人看來會覺得稍嫌冗長的,對台灣情況的解釋,於是想起來作者是日本人,然後推測「大概是為了怕日本人看不懂而作的解釋吧」

從日本新幹線「敗部復活」一路寫到台灣高鐵通車,故事橫跨了七年。

當中有很多片段提及日本人做事方式與台灣人的差異,比起台灣人常會拿日本人的辦事效率與態度來責難本國人的馬虎,吉田修一的觀點倒是寬宏大量許多。
按時間表操課的日本人與總是「順其自然」的台灣人。
甚至出現了「不只是台灣人對時程表太隨便,歐洲、美國都一樣。到頭來,只能認為全世界只有日本看待時程表的心態不同。」這樣日本人自我檢討的結論。

我覺得,這樣一本日本人書寫台灣的書,從某個層面,也算是一種「對話」。沒有過度的渲染,沒有一味的批判,沒有一味的「崇外」,不是刻意要跟台灣人說「我心目中的台灣」,就是將一些台灣人與日本人、在日本的台灣人、在台灣的日本人,在海外相遇的台灣人與日本人…的故事,娓娓道來。

高鐵的興建,我只從外面看到一個大工程。然而,工程雖然是硬的,總也要有人執行,這些執行的人,都是有血有肉有感覺的。有血有淚的人所產生的故事,也是動人的。

每天上下班,單趟車程就要一小時,我連續幾天,利用在捷運上的時間,一點一點把這本小說讀完。覺得自己實在太善感了,好幾個段落都看得淚眼盈眶,很尷尬地在裝作若無其事拿出面紙…。

裡頭許多人物,即使曾走過不同的糾葛與掙扎,最後都還是有美好的收場。美好的收場之後,他們人生的故事,仍然要繼續走下去,而此刻所見的美好景色,像是一個祝福,即使未來的道路仍然難免有悲傷,也還有值得期許的願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