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日 星期三

誠實面對自己的人生


在聖經出埃及記裡,摩西向法老提出要求,他要將所有寄居在埃及地的以色列人帶出埃及,法老拒絕了。
於是,藉著摩西的手,神降下了史上著名的十災。第一災裡,尼羅河的水變成了血,河裡的魚於是死亡,河也變為腥臭。

埃及的術士為表示不落人後,也用祕咒表演給法老看「沒什麼了不起,我們也可以把水變成血」。然而,要他們將血變回可於日常使用的清水,卻是無能為力。

今天世上的哲學與心理學大抵也有如當日的埃及術士,向我們傳講著世上的死亡及腥臭、人心的真相與悲傷,卻鮮少真正解決我們的問題。

儘管如此,不夠認識世界真相的我們,仍舊需要哲學與心理學,幫助我們學習理性邏輯的思考,或者探索人心。

近來相當暢銷的一本書—《被討厭的勇氣》,便藉由一位哲學家的口,向我們講述了阿德勒的心理學。

其中與書名有重大相關的敘述,提及「我們並不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望而活
老是想要尋求別人的認同、在意他人的評價,到最後你過的就是別人的人生。
並且提醒「倘若你不為自己的人生而活,究竟誰要為你的人生而活?
字句爭相跳出書頁,彷彿願意以不尋求認同的姿態陳明基本思想,卻獲得了大量認同,並逼迫著閱讀者回身剖析,審視思考—有關生活的立場,與態度。

《被討厭的勇氣》的暢銷,或者也暗示了現代社會裡,大量戴著面具,小心翼翼討好周邊『觀眾』的人們,多麼渴望擁有一種勇氣,其實質為「被討厭的勇氣」,期許自己不要那麼害怕被討厭,盼望能夠勇敢作自己。

其中並說起「確實不會有人希望被別人討厭。可是⋯⋯為了不被人討厭,⋯⋯你必須隨時察言觀色、對所有人宣誓效忠。如果你身邊有十個人,就要向這十個人宣誓效忠。這麼做,應該可以暫時不被人討厭。
⋯⋯因為一心希望不被討厭,而同時向十個人宣誓效忠,這就像陷入民粹主義的政治家一樣,連辦不到的事也答應『會辦到』,無法擔負的責任也攬在身上。⋯⋯
這部分請你務必要想清楚。為滿足他人的期待而活,還有將自己的人生託付給他人的做法,是對自己,也對身邊的人不誠實的生活方式。


《控制》(Gone Girl)裡的愛咪・鄧肯自童年起,父母便為她編織了美麗的童話—「神奇愛咪」。這樣的童話,讓愛咪從來未曾以真實容顏面對眾人,甚至她上癮於自己人生舞台的角色扮演,以玩弄謊言來操控媒體與社會視聽。

觀看電影《控制》時,所感受到從骨子裡竄升的涼意與恐怖,豈不就是一個專門「討好他人的人生」的角色最極至的展現?尤有甚者如同《黑天鵝》(Black Swan)裡的妮娜,將自己偶像化,盡力符合所有人對柔美、順從之白天鵝的期待,無法容許一點雜訊,終於將性命賠上。

阿德勒提出「所有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提示我們不當為滿足他人期望而活。
在《被討厭的勇氣》末了,並提及「導引之星」。

就像旅人依靠北極星辨別方向,⋯⋯阿德勒心理學的想法,最理想的狀態是『只要不失去指標,朝著它的方向前進,就有幸福』。

聖經哥林多後書二章10節,使徒保羅寫到「你們饒恕誰甚麼,我也饒恕;我若曾有所饒恕,我所已經饒恕的,是在基督的面前,為你們饒恕的;

述及「基督的面」時,「面」是指眼睛周圍的部分,其神色標示了內在的思想與感覺。使徒保羅誠摯以書寫告知,他是照著基督眼中所揭露,祂內在的思想與感覺,在神面前生活行動。

「不要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而活」並不是說說就辦得到的事,畢竟有些人終其一生就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而活,他為自己而活的官能已然癱瘓多年⋯⋯
身為一個基督徒的幸福之處,在於不必為努力討他人喜歡而活得不誠實;基督徒乃是藉活在神的面前,討神的喜歡,作為最誠實、最穩妥的指標與方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