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筷》的第一篇〈筷子大人〉以後,我便不敢於黑夜翻開此書了。甚至一度懷疑:如此畏懼驚悚故事的自己,何以會想不開,竟然會想細看這本怪談中寫了些什麼。尤其書的封面又是如此陰森詭譎,如此嚇人。
幸好第二篇〈珊瑚之骨〉沒那麼恐怖,給了我翻到第三篇的勇氣。其中,道士海鱗子所說「對我們這種人來說,一般人所謂的神,其實就是大一點的鬼而已。」則令我有驚豔之感。
自稱「百分之九十九的無神論者」的海鱗子所說的這句話,很符合基督徒的認識阿。人們在廟裡燒香,到了特殊時節的廟會、遶境等活動,口口稱稱說是敬神拜神,一個理應與那些「神」很親近的道士,卻不客氣地說出「神就是鬼。」事實上,將史上較為偉大的人封為神的,也就是還活著的人們。人們口中的「神」,也曾是人,之所以被封為所謂的神,或許正如海鱗子所言「神就是人的願望,所有宗教信仰都是為此存在的。」
而本篇中的女主角程小姐點出「你心裡應該還有百分之一的地方是有神存在的」並進一步追問海鱗子心目中真正的那個「神」的樣貌時,海鱗子所回的第一句「神會愛人。」也是基督徒所認識,那宇宙中獨一真神的樣貌阿。人們所創造的宗教裡,我們鮮少聽見神會愛人。頂多是以「慈愛」形容。然而依照聖經,神不僅愛人,甚至神就是愛(聖經約翰壹書四章),神不只愛人,對人的要求,也是要人愛神,甚至是要人「全心、全魂、全心思並全力,愛主你的神。」(馬可福音十二章30節)或許正是海鱗子心裡那百分之一的認知中,真神的樣貌?
回到《筷》,讀了第三篇〈咒網之魚〉後,我和胖虎聊起「這本書或許是愈後面的篇章愈不恐怖?」幾乎就要鼓起在夜間翻閱下一篇章的勇氣了。然而同時,也興起一個困惑—取得此書以前,曾得知《筷》是由數名不同創作者所進行的故事接龍,然而讀完前三篇,我只覺得—不過就是每個作者各自寫下一篇與筷子有關的,怪談形式的故事而已阿。
這個疑問,到第四篇終於被解開。〈鱷魚之夢〉的作者瀟湘神很巧妙地利用一個童養媳的故事,以民俗學的角度,將第一第二篇故事串連了起來。原屬靈異的孩童失蹤事件,若是全數推到魔神仔身上,便似乎難以探究真相。然而,拿掉靈異的眼鏡,原來所謂的鬼神作崇,背後仍有人的作為。
第一篇〈筷子大人〉儀式產生的根本原因,經由〈鱷魚之夢〉解開以後,似乎〈珊瑚之骨〉便只是人與人的恩怨中,孩童間的故事插曲,而〈咒網之魚〉更是其他人的故事,與〈筷子大人〉扯不上關係。殊不知第五篇〈亥豕魯魚〉作者陳浩基更是高手中的高手,順著〈鱷魚之夢〉的故事基礎寫下去外,並開了張更大的網,將〈咒網之魚〉的故事一併牽進來了。我簡直就要以為整本書就是同一個作者的作品,前頭埋的梗,到後頭再一一解謎。其中將筷子作為傳送裝置的設定,更是令人讚嘆。如果說〈鱷魚之夢〉是從人的角度為一連串的故事作出合理的解讀,〈亥豕魯魚〉便是從所謂「神」的角度為這些堪稱奇妙的事件提供更深層的解釋了。
特別想談的,是故事走到尾聲,對於在背後「利用『神』來成就自己功名利祿的『大魔王』」的懲罰方式—
將『良知』放入他的體內,使他察覺自己過去所做之惡並感到懊悔,並在餘生不斷受良知的苛責。
聽聞監獄中,會有些罪犯假裝悔改以求減刑,或者有的人在殺害他人後,大放厥詞「殺一兩個人又不會死。」好希望這些人所受到的懲罰,便是「(被什麼不知名的力量,於其體內)注入『良知』」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