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5日 星期一

隨著羈絆增多,內心小劇場怎麼都演不完的中年──讀《不在一起不行嗎?》

不在一起不行嗎
人們心目中的中年是何種樣貌呢?

我所望見,是彷彿才沒多久以前,整個世界還在我面前舖展開來,猶如一座盛大的舞台,熱切招呼著我前去大顯身手。怎麼才一個轉瞬,暖身運動都還沒做足,忽然被宣告自己已然屬於舊世代。舞台上,新生代閃耀異彩,已尋不著我的立身之處,卻也無法真正退場,安逸自在地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只能在舞台邊上打著雜工,尷尬地面對自己,以及日漸老去的年華。每日被種種瑣事追趕,直到夜間躺平,還沒來得及思考什麼便已沉沉睡去,而早晨的陽光早已無法如年少那般,永遠賦予無窮希望。

於是,讀著何晉合與劉駿光從十七歲的青春,在一個翻頁間,跨到四十歲中年,忽然就感覺疲憊了。

十七歲那宛如昨日的愛情,那麼多的不確定,那樣多心情起伏的忐忑,到了四十幾歲,竟然還是一樣,只是多了倦怠感嗎?

審視自己,面對心儀對象時的小鹿亂撞、舉足無措、言不及義,十七歲的我與四十歲的我,好像沒有什麼分別。(只是如今比從前更懂得假裝鎮定?)若說有什麼不同,或許就是:四十歲的羈絆多了,想往哪兒去都會在剛抬腳的瞬間又給什麼絆住。以及,在多年的練習以後,逐漸擅長自情緒中脫身,與人之間已鮮少有無謂且無聊的冷戰。

回頭來看《不在一起不行嗎》,很像部分人所堅信的前世今生--前世情人,今生相見,再次相戀。如此浪漫,如此迷人。何晉合與劉駿光間,時隔二十多年的再次相遇,期間始終惦記、牽掛著彼此,其浪漫全然不亞於那些前世今生的故事阿。

年少時曾經彼此喜歡/相愛的人,數十多年來依然彼此記掛,還能再次相見、相戀的機率想必很低吧。會有學者做相關的統計嗎?正想發揮平日查找文獻的精神搜尋看看,忽然惆悵地發覺我連要下什麼關鍵字都不曉得……
(想起十七歲時,那總在公車站牌等候我的學長,在某日我因連自己也不知從何而來的不安將他罵跑後,二十多年未曾再見。即使相見,想來也已無能識得彼此。然而有時想起,除了歉疚,也會猜想『或許對方早在記憶裡將那對他而言當是充滿傷痕的早晨封印,甚至早已不記得生命中曾與我相遇。』就算再會,也不再有任何浪漫的可能。……再多離題一句:若有機會,真的好想向他道歉阿。為了那個早晨,著魔似的莫名斥罵。)

二十多年後,何晉合多年惦記的初戀情人不僅出現在眼前,竟然還反過來主動追求他!
這簡直令我……羨慕到炸掉阿。

然而書名的「不在一起不行嗎?」說出了接收到上天所贈這份無敵幸運的,何晉合的徬徨。
我是如此日日夜夜為你牽腸掛肚,但,我們真的要在一起嗎?你留在我夢中,即使虛幻,至少永恆美好。日常的相處是如此容易造就關係的崩壞阿。
當那愛了就想時刻黏在一起的天真年少早已離去,想到住在一起,不小心就會想起與人同居帶來的不便--看劇時很難旁若無人自顧自的大哭大笑,無法愛耍廢多久就耍廢多久,每一作息的安排都得顧慮對方……

(但,一個人的時候,又豈沒有徬徨?晚餐要吃什麼?好想找人一起討論阿。假日要去哪裡走走?只能一個人去嗎?今天遇到一些好笑/難過的事,好想有人一起閒扯淡聊幹話噢。說到底,每個選擇其實總附加了隨之而來的喜悅與不便阿。)

那麼,如果換成是我呢?惦記多年的人(如果有那麼一位),有一天再次出現,竟然還主動追求自己!有個小小的聲音如此問道。
我當然即使假裝猶豫考慮,早已在內心興奮尖叫「好阿!」
真的嗎?好像又有另一個自己跳出來這麼問著。難道不會有遲疑,不會擔心兩個人間,有些東西早就迥異於當年的彼此?

阿,好多心內小劇場阿。原來,中年與青春的另一個差異,便是內心的小劇場一齣接一齣,愈演愈熱烈,怎麼都演不完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